当前位置: 杭州师大论坛 > 菁菁校园 > 帖子正文

【师□□光】根扎得深,学问才能做得好!

作者:深情不如久伴i 2023/2/12 14:28:13 44512 评论(0) 编 辑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校人文学院姜荣刚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近代留学生文学群体文献辑考、整理与研究(1840-1927)”榜上有名。前一年,他的项目“国粹思想与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研究”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每天从早到晚,除了上课,姜教授基本上都在办公室从事科研,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和执着。”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对姜荣刚连续2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并不感到意外,“他的最大特点是视学术为生命,最大乐趣是不断接受最前沿的学术挑战。”


1

姜荣刚教授



查找1000余位近代留学生的资料,锚定他们的文学经历

“近代以来,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转型的影响巨大,而关注受西学影响至深的留学生群体,通过史料爬梳确定这一文学群体及其文学活动,基本上就可以抓住中国文学的转型基本脉络和逻辑。”姜荣刚谈起研究设想时说。

对留学生群体与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研究,他已经深耕10年有余了。最初查找文献和翻阅史料时,他发现“一些零星研究对留学生的界定相当宽泛模糊,以致出国考察和游历等非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也被囊括进去,使得研究丧失了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他在2011年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留学生与晚清文学转型”时,回答了“晚清到底有多少留学生参与了其时的文学变革活动,其主要贡献是什么,文学创作有何特点?”2015年,他决定将研究范畴从晚清历史时期拓展至反帝反封建革命风起云涌的五四时期,并准备完成一部系统研究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文学近代转型的著作,同年,他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留学生与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研究(1840-1919)”。

2



“根本没办法统计查阅的文献、史料的数量。”姜荣刚说,仅近代留学生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文学期刊就有61种,每种又有若干册;清·留日学生监督处《官报》就有12册影印本。他坦言,文献收集和整理并不容易。“鲁迅留学东京时期的资料比较难得,《清国留学生会馆》第1至6次报告是我们研究鲁迅留学经历对晚清文学活动影响的第一手资料。我先后跑去北京鲁迅博物馆查找,可惜都没有看到,之后经多方努力才得到其中的几次报告,有幸得到一些珍贵的史料。”姜荣刚有些遗憾。

“此前我的研究中圈定了744位近代留学生,并以传略与文学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文学经历。”姜荣刚介绍,针对此次获批立项的重大项目,他将从文献整理与具体问题研究两大方面入手,展开对近代留学生群体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查找超过1000余位近代留学生,将以资料和文献为基础,用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与缺憾,同时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3

姜荣刚教授在办公室查阅文献



“但凡是我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极致”

 “我必须非常熟悉学术界在这一选题上的发展脉络,并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同时必须非常熟悉我申报课题里的所有内容和细节。”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书投出前,姜荣刚在办公室“闭关”了近一个月,早上7点半开工,伏在桌边论证项目竞标书,直至深夜11点。在他看来,这份竞标书要达到“无懈可击”才能递出去,单就字数而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投标字数限额5万字,他的课题设计论证就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卡到整整5万字,“任何一个字都是有意义有指向性的。”姜荣刚笑着说,“但凡是我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极致。”

“我不轻易动笔写论文,更不随意投稿。”姜荣刚告诉记者,问题常常酝酿时间很长,甚至达数年之久,并充分占有文献资料,最多时为写一篇文章光摘录的文献资料就占300多页A4大小的纸张。最近刊发于《文学遗产》的论文“从神道设教到现实关怀——对近代文言小说嬗变的一种考察”历时近一年,初稿完成后再仔细研读,通过查找文献、查阅史料等方式修正观点、推敲文字。“写了删、删了再写,有时甚至需要推倒先前的观点重新论证。”直到完全满意后,姜荣刚才选择投稿。“我一定是要投顶级期刊的。”在姜荣刚眼里,学术界顶级期刊的编辑有着敏锐地洞察力,“如果你的论文被选用了,那说明你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还可以从一次次返修中提升学术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论文中,姜荣刚还反思并纠偏了美国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专家韩南关于中国传统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在表达方式差别的观点。“只有综合考虑诸种内外因素,近代文言小说的嬗变乃至现代白话小说的生成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而充分的解释。否则我们所描述的中国近现代小说史就不再是中国的近现代小说史,而是西方或东瀛小说在中国的历史。”姜荣刚如是说。

4



在姜荣刚看来,找对方向后,安安心心做学问的生活是踏实的。“我可以说是全身心都扑在学术研究上了。”他说。“穿着非常朴素,性格随和率真,姜教授是一位纯粹、执着、质朴而醇厚的学者。”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诸英感慨道,“我们为拥有这些潜心学术的优秀学者感到欣慰,并竭尽所能,为他们的学术发展提供帮助。”
最新评论(0)

您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回帖哦! 登录 | 注册